以上意思是什麼?一次搞懂 | 『以上』的用法全解析 | 以上意思差在哪?3分鐘學會
by fengshuipbn
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以上 意思」這個用法,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以上就是…的意思」,用來總結前面講的內容。這種表達方式在台灣的論壇和社群媒體上越來越常見,特別是在解釋完一長串東西後,用來做個簡單的收尾。
說到「以上 意思」的用法,其實跟台灣人習慣的說話方式很合拍。我們不喜歡太正式的結尾,這種口語化的表達反而讓人覺得親切。比如在解釋遊戲規則時,可能會這樣用:
情境 | 範例 |
---|---|
解釋活動辦法 | 「報名要填表格、繳保證金,以上 意思就是完成報名手續啦」 |
說明工作流程 | 「先登入系統、上傳檔案、等主管審核,以上 意思就是整套作業流程」 |
分享食譜 | 「材料要備齊、火候要控制、最後擺盤,以上 意思就是這道菜的作法」 |
這種用法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保留了台灣人聊天時那種隨性的感覺。不像正式文件要寫「綜上所述」或「總而言之」,用「以上 意思」反而有種跟朋友講話的親切感。在PTT或Dcard上,常常看到網友用這種方式做總結,特別是分享經驗或教學文的時候。
仔細觀察會發現,「以上 意思」通常出現在比較長的內容後面。當作者怕讀者沒抓到重點,或是想強調關鍵資訊時,就會用這個方式來收尾。這跟台灣人注重「講清楚說明白」的溝通習慣有關,我們不喜歡讓別人聽得一頭霧水,所以會用這種直白的方式再確認一次。
在臉書社團或Line群組裡,這種用法也越來越普遍。可能是因為手機打字比較麻煩,大家傾向用簡短的方式表達。「以上 意思」剛好符合這個需求,四個字就能把整段話的重點拉出來,不用再打一堆結語。這也反映了台灣網路文化的實用主義傾向——怎麼方便怎麼來,能溝通就好。
什麼是『以上意思』?台灣人常用的口語解析
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有人用「以上意思」這個詞,但你知道它真正的用法嗎?其實這是台灣年輕人超愛用的口語表達,跟字面上的「以上」完全沒關係啦!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超實用的日常用語,保證讓你聽完秒懂怎麼用~
「以上意思」其實是一種語氣轉折的用法,通常出現在句子結尾,用來表示「以上就是我要說的」、「我的意思就這樣」或者「你懂的~」這種輕鬆的結束語。跟正式文書用的「以上」不一樣,口語中的「以上意思」帶有一種隨性、不想多解釋的感覺,超級適合用在朋友間的對話或社群貼文喔!
使用情境 | 例句 | 表達情緒 |
---|---|---|
懶得多解釋 | 「我真的沒生氣啦,以上意思」 | 無奈中帶點敷衍 |
結束話題 | 「反正就這樣囉,以上意思」 | 輕鬆結束對話 |
強調重點 | 「這家雞排真的必吃,以上意思」 | 強烈推薦 |
在PTT或Dcard上常看到網友這樣用:「這部片雷爆了,建議別看,以上意思。」這種用法其實有點像日語的「以上です」的台灣變體,但我們用起來更隨興,完全就是台灣特有的語感啦!下次看到朋友這樣用,別再以為是正式文書的結尾喔~
說到這個詞的流行,大概從2023年開始在年輕人之間傳開,現在連一些網紅拍影片都會用。不過要注意的是,在正式場合或跟長輩說話時還是避免比較好,畢竟這種口語用法帶點年輕人的叛逆感,用在嚴肅場合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夠莊重呢。
為什麼台灣人講話總愛加『以上』?背後原因大公開
大家有沒有發現,台灣人講話超愛在句子後面加「以上」?不管是報告結束、開會發言,甚至日常聊天都會突然蹦出這兩個字。其實這個習慣背後藏著超有趣的台灣文化密碼,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會議結束,以上」這種用法,根本是台灣上班族的標準結尾。這種用法其實源自日文「以上です」的直譯,早期台灣受日本文化影響深,很多上班族會不自覺把這種表達方式帶進職場。後來慢慢變成約定俗成的「安全結尾」,就像在告訴大家「我真的講完了喔,沒有漏掉什麼」的感覺。
另外還有一種超台的用法是拿來強調「底線」,像是「這件案子預算最多五萬,以上!」這種時候的「以上」就帶點警告意味,跟「就這樣說定了」有87%像。台灣人很怕直接拒絕會傷和氣,用「以上」來劃清界線反而有種軟中帶硬的fu~
使用情境 | 實際例句 | 背後心理 |
---|---|---|
正式場合結尾 | 報告完畢,以上 | 表示完整性 |
設定底線 | 只能借你三天,以上! | 強調不可妥協 |
網路聊天 | 我要去洗澡了,以上~ | 可愛的結束話題方式 |
有趣的是,年輕一代還發展出「反串用法」,明明在講很廢的話也要正經八百加個「以上」,變成某種幽默梗。像「今天午餐吃滷肉飯加蛋,以上」這種完全沒重點的發言,配上「以上」反而有種莫名喜感,根本是台灣人才懂的冷幽默啊!
如何在對話中正確使用『以上』?這些情境超常見
台灣人在日常對話中常常會用到「以上」這個詞,但你真的用對了嗎?其實「以上」不只是數字範圍的用法,在不同情境下會有更細膩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人最常遇到的使用場景,讓你下次聊天時更精準表達!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數字範圍」的用法啦!比如在辦公室開會時常聽到:「這個企劃案預算控制在10萬以上」,這裡的「以上」其實包含10萬本身。但要注意喔,如果是法律條文或正式文件,可能會特別註明「含本數」或「不含本數」,這時候就要看清楚啦!
使用情境 | 正確用法 | 常見錯誤 |
---|---|---|
數字範圍 | 包含該數字(例:1000元以上含1000元) | 誤以為不含該數字 |
清單結尾 | 表示列舉結束(例:需帶身分證、健保卡以上證件) | 與「等等」混用 |
職場用語 | 表示層級關係(例:經理級以上人員參加) | 誤用「及以上」 |
再來是「列舉事項」的用法。很多人在交代事情時會說:「記得帶身分證、健保卡以上證件」,這裡的「以上」其實是表示「這些就是全部要帶的」的意思,相當於「這些就是全部」的用法。不過年輕人現在比較少這樣用,反而會說「這些就夠了」或「就這樣」,所以用「以上」會顯得比較正式一點。
職場上也常聽到「經理級以上人員參加會議」這樣的說法。這裡的「以上」指的是職位比經理更高的人,包含經理本人。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公司會用「副理級以上」來區分,這時候就不包含專員喔!這種用法在組織架構分明的企業特別常見,新人剛進公司時一定要搞清楚。
最後要提醒的是,台灣口語中其實很少單獨用「以上」來結束對話。像日本人在電話中會說「以上です」來表示說完,但台灣人比較習慣用「就這樣」、「先這樣」或是「沒其他事了」來結束對話。如果用「以上」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很嚴肅或是在生氣呢!
目錄 什麼是『以上意思』?台灣人常用的口語解析 為什麼台灣人講話總愛加『以上』?背後原因大公開 如何在對話中正…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