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形超有趣!這些你都知道嗎? | 爬山必看!台灣特殊地形全攻略 | 原來台灣地形這麼多變?長知識了
by fengshuipbn

台灣這塊寶島的地形真的超級豐富,從高山到平原,各種地形應有盡有,難怪會被稱為「福爾摩沙」。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台灣的地形特色,還有這些地形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保證讓你對腳下這片土地有更深的認識!
先來說說台灣最著名的中央山脈,這條貫穿全島的「脊梁山脈」可是造就了台灣地形的基礎。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就有200多座,像是玉山、雪山這些都是登山客的最愛。這些高山不只風景美,更重要的是它們影響了整個台灣的氣候和生態。東部因為山脈阻擋,降雨量就比西部多很多,這也是為什麼花東地區總是綠油油的。
說到地形,不得不提到台灣的河流系統。因為山高坡陡,台灣的河流都特別湍急,而且長度都不長。最長的濁水溪也才186公里,跟中國的長江黃河根本不能比。不過這些河流沖積出來的平原可是養活了台灣大部分人口,像是嘉南平原、屏東平原都是重要的農業區。來看看台灣主要河流的特點:
河流名稱 | 長度(公里) | 流經區域 | 特色 |
---|---|---|---|
濁水溪 | 186 | 南投、雲林、彰化 | 台灣最長河流,沖積出肥沃的彰化平原 |
高屏溪 | 171 | 高雄、屏東 | 流域面積最大,供應大高雄地區用水 |
淡水河 | 159 | 台北、新北 | 北部最重要河系,孕育台北盆地 |
台灣西部的海岸地形跟東部差很大喔!西部大多是沙岸,適合發展漁業和養殖業,像是台南的牡蠣、雲林的文蛤都很有名。東部則是岩岸居多,懸崖峭壁直接插進海裡,造就了像清水斷崖這樣壯觀的景色。這種地形差異也影響了兩個地區的發展,西部適合建港口發展貿易,東部就比較適合觀光。
說到特殊地形,台灣的火山和盆地也很有看頭。大屯火山群是活火山喔!雖然現在休眠中,但還是可以泡到溫泉。台北盆地就是因為火山活動形成的,現在成了台灣的政治經濟中心。這些盆地地形讓城市發展有了天然的範圍,也影響了都市的擴張方式。
台灣這塊寶島雖然風景秀麗,但特殊的地理環境也讓生活在這裡的我們經常要面對各種地形帶來的困擾。台灣人最常遇到的地形問題有哪些?從北到南,山區、平原到海岸線,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挑戰要克服。
首先就是山區地形的交通問題,台灣有超過70%的面積是山地,像陽明山、阿里山這些熱門景點,雖然風景美但道路狹窄又彎曲,開車騎車都要特別小心。更別說颱風季節容易發生土石流,像去年蘇花公路坍方就造成好多遊客被困在山裡好幾天。住在山腳下的居民最怕豪雨後家門口突然變成小河,這種事在汐止、新店這些靠山的地方幾乎每年都會上演。
再來是西部沿海地區的地層下陷問題,特別是雲林、彰化一帶因為超抽地下水,有些地方已經下陷超過2公尺。這導致海水倒灌、農田鹽化,颱風來的時候淹水情況特別嚴重。我阿嬤家住在台西,她常說小時候門前是稻田,現在漲潮時海水都會淹到門口,真的差很多。
地形問題類型 | 常見地區 | 主要影響 |
---|---|---|
山區土石流 | 北橫公路、南投山區 | 道路中斷、房屋損毀 |
地層下陷 | 雲林、彰化沿海 | 海水倒灌、農作減產 |
河川氾濫 | 濁水溪、高屏溪流域 | 村莊淹水、橋梁沖毀 |
海岸侵蝕 | 台東、屏東海岸線 | 沙灘消失、路基掏空 |
說到河川問題,台灣的河流雖然都不長,但坡度陡、水流急,像去年卡努颱風讓南投仁愛鄉的濁水溪暴漲,直接把加油站都沖走了。平常看起來平靜的河床,颱風天可能幾分鐘就變樣,這也是為什麼政府一直在做疏濬工程,但好像永遠趕不上泥沙淤積的速度。住在河邊的居民最懂這種提心吊膽的感覺,每次颱風警報發布就要開始搬家具到高處。
最後不能不提的就是海岸線退縮的問題,從北海岸的野柳到墾丁的南灣,很多原本很寬的沙灘現在都變窄了。像花蓮七星潭的海岸線每年平均後退1-2公尺,有些民宿業者眼看著海水越來越近卻無能為力。東北季風來的時候,台61線西部濱海公路常因為飛沙造成車禍,這些都是我們住在海邊要面對的日常。
什麼時候會需要用到地形圖?日常生活實例分享
大家可能覺得地形圖是專業人士才會用到的東西,但其實在台灣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情境都會派上用場喔!像我上次去爬山前,就特別找了登山路線的地形圖來研究,這樣才能知道哪裡坡度比較陡、哪裡有水源補給,規劃起來安心多了。不只是戶外活動,連買房子看建案時,懂看地形圖也能避開低窪易淹水區域呢!
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最常用到地形圖的實際情況:
使用情境 | 具體用途 | 小提醒 |
---|---|---|
登山健行 | 查看海拔高度、坡度陡緩、水源位置 | 建議搭配GPS軌跡使用,山區訊號差時特別有用 |
買房置產 | 確認基地是否在順向坡、土石流潛勢區或低窪地帶 | 可向地方政府申請「坡地安全檢查紀錄」更準確 |
農地耕作 | 了解土壤性質、排水走向、日照方位 | 農委會「農地盤查系統」有整合地形資料 |
露營野炊 | 尋找平坦紮營點、判斷風向、避開溪床危險區 | 雨季要特別注意等高線密集的河谷地形 |
單車路線規劃 | 避開過陡路段、規劃體能分配 | 手機APP如「魯地圖」可疊加等高線資訊 |
最近我朋友在苗栗買了塊農地想種果樹,就是先查了農委會的地形圖,發現那塊地剛好在背風面,比較不會被東北季風直接吹襲,對柑橘類生長很有利。還有一次颱風來之前,鄰居阿伯拿出他珍藏的紙本地形圖,指著我們社區後面的山坡說這裡是順向坡要特別注意,結果真的有小規模土石滑落,幸好大家提前做了防範。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證明地形圖真的不只是紙上談兵啊!
台灣的地形特徵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個問題其實藏在我們每天的食衣住行裡。從高山到海洋,這個島嶼的多樣性地形,讓台灣人的生活充滿獨特挑戰與樂趣。先說交通吧,光是從台北開車到花蓮,就得穿越險峻的蘇花公路,颱風季節還常遇到落石封路,這讓東部居民買張火車票就像搶演唱會門票一樣刺激。
地形類型 | 日常影響 | 例子 |
---|---|---|
山地 | 交通限制 | 中橫公路易坍方 |
平原 | 農業發展 | 嘉南平原稻米產區 |
盆地 | 都市熱島 | 台北夏季悶熱難散 |
海岸線 | 漁業資源 | 東港黑鮪魚季 |
住在地震帶上的我們,家裡擺設都得考慮防震。書櫃要加裝L型鐵片固定,高樓層住戶遇到颱風天還會感覺整棟房子在搖晃。更別說梅雨季節時,住在山坡地的居民總要提心吊膽,深怕土石流半夜來敲門。這些都是台灣特殊地形帶來的日常課題。
說到吃就更明顯了,中央山脈像道天然屏障,讓東西部氣候差異超大。台東的釋迦甜到像糖罐打翻,但同一時間台北可能正下著綿綿細雨。這種地形造成的微氣候,讓台灣水果種類多到可以玩猜謎遊戲,從屏東的蓮霧到梨山的蜜蘋果,每個產地都有自己驕傲的當季美味。
目錄 什麼時候會需要用到地形圖?日常生活實例分享 台灣這塊寶島的地形真的超級豐富,從高山到平原,各種地形應有盡…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