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與幢差在哪?台灣人常搞混的建築用語 | 買房必知!棟和幢原來不一樣 | 一幢還是一棟?台灣建築用語解析

走在台灣的街頭,常常會看到「棟」和「幢」這兩個字出現在大樓標示或房仲廣告上。雖然很多人會混用,但其實它們在建築術語上有著微妙的差異喔!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兩個字的用法,還有在台灣日常生活中會怎麼區分。

先來說說「棟」這個字,在台灣通常是指整座獨立的建築物。比如說你住在社區裡,可能會聽到「A棟」、「B棟」這樣的說法,就是指不同的建築主體。而「幢」這個字呢,比較常出現在比較正式的文書或法律文件上,像是地政事務所的資料就會用「幢」來登記建築物。

用字 常見使用場合 實際例子
日常口語、社區標示 信義區某豪宅社區3棟
官方文件、產權登記 地籍謄本記載「建物1幢」

在台灣買房子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個差異喔!合約書上可能會寫「本社區共5幢建築物」,但平常跟鄰居聊天就會說「我們這棟有32戶」。有些老一輩的台灣人還會用「一棟樓」來形容整座建築,年輕人則比較習慣說「一幢大樓」,這種用語的演變也滿有趣的。

說到建築物的稱呼,不得不提台灣特有的「透天厝」。這種獨門獨戶的住宅,通常會被稱為「一棟透天」,而不會用「幢」。但如果是連排的透天厝,官方文件可能就會登記為「5幢相連式住宅」。這種細微的差別,就連很多台灣人自己都搞不清楚呢!

棟 幢

為什麼台灣人買房最在意棟距?原來這些細節超重要

台灣人買房時總是把「棟距」掛嘴邊,這可不是沒有原因的!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棟距直接影響到居住品質,像是採光、通風這些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想像一下,如果對面大樓跟你家只隔一條小巷,不僅陽光被擋住,連晾衣服都要看鄰居臉色,這種房子住起來真的會很阿雜啊!

說到棟距的標準,其實有幾個關鍵數字要記住。一般來說,前後棟距最好有15米以上,左右棟距則建議8-10米比較理想。不過這也要看建築高度,像台北市常見的20層大樓,棟距如果只有10米,那低樓層的住戶真的會很悶。這邊整理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建築高度 建議最小棟距 實際影響
7樓以下 10米 基本採光
8-15樓 15米 通風順暢
16樓以上 20米以上 避免壓迫感

除了數字上的考量,棟距還關係到隱私問題。現在很多新建案都主打「零棟距」來增加坪效,但住進去才發現,對面鄰居在廚房做什麼都看得一清二楚,連講電話大聲點都會被聽到。有些建商會用「錯層設計」來解決這問題,就是把每層樓的陽台位置錯開,這樣至少不會直接看到別人家客廳。

看房時記得要實際走到陽台感受一下,特別是下午3-5點的時候,這時候的日照角度最能看出採光好不好。如果銷售中心有提供周邊建築模型,一定要仔細看棟距比例,很多時候樣品屋的燈光太亮,會讓人忽略實際的採光狀況。老一輩常說的「買房看三光」就是指日光、月光、燈光,其中日光就是跟棟距最有關係的啦!

新手買房必看!如何判斷一棟房子的採光好不好?這可是影響居住舒適度的關鍵,尤其台灣天氣潮濕,採光好壞直接關係到屋內會不會發霉或陰暗。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讓你輕鬆判斷房子的採光狀況。

首先要注意「看房時間」,建議選在早上9點到下午3點之間,這時候陽光最充足,能清楚看到室內光線分佈。如果賣方只安排傍晚看房就要特別小心,可能是想掩飾採光不足的問題。另外記得觀察「窗戶方位」,台灣坐北朝南的房子採光最佳,東向早晨陽光充足但下午較暗,西向則要注意西曬問題,北向通常最陰暗。

再來要留意「樓層與棟距」,可以用這個簡單表格快速判斷:

樓層高低 優缺點 注意事項
低樓層(1-3樓) 易被鄰棟遮擋 確認前方無高樓或樹木
中樓層(4-10樓) 採光較均衡 注意左右棟距是否足夠
高樓層(11樓以上) 採光最好 留意西曬與風壓問題

實際看房時,記得把所有窗簾拉開,觀察陽光能照進多深。好的採光應該能讓光線自然延伸到房間中央,如果只停留在窗邊就代表不夠理想。也可以用手機指南針APP確認房屋座向,搭配當下時間預估日常採光情況。另外要特別檢查浴室和廚房這兩個容易潮濕的空間,採光通風若不好,日後容易產生霉味。

最後別忘了「周邊環境」的影響,像是巷弄寬度、對面是否有即將興建的大樓、陽台外推是否擋光等細節。有些建案樣品屋會刻意打強光營造明亮感,實際交屋時才發現採光很差,所以一定要在不同時段多看幾次,甚至雨天也要去確認,才能避免買到「暗房」。

棟 幢

一幢老屋翻新要花多少錢?過來人分享真實經驗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老屋翻新到底要準備多少預算,剛好去年我才把阿公留下來的30年老宅整個翻修過,今天就來分享我的血淚經驗談。首先要說的是,老屋翻新真的比新成屋裝潢貴很多,光是基礎工程就要花掉一大半預算,像我們家光是打掉壁癌、重拉水電管線就噴了快60萬,這還不包含後面的裝潢費用勒!

老屋翻新最花錢的通常都是看不見的地方,給大家看看我們家的實際花費明細:

項目 費用(新台幣) 備註
拆除清運 15萬 含廢棄物處理費
水電管線更新 25萬 全室重拉,換成無熔絲開關
防水工程 12萬 浴室+外牆全面施作
泥作工程 18萬 包含地磚、牆面整平
鋁窗更換 8萬 換氣密窗+紗窗

裝潢部分就看個人需求了,我們家是走簡約風格,系統櫃+木地板大概花了40萬左右。最讓我意外的是老屋翻新常常會遇到隱藏問題,像我們拆到一半才發現樑柱有白蟻,又多花了5萬塊除蟲跟補強結構,這種突發狀況真的要預留緩衝金啦!

另外提醒大家,現在工班真的很難找,好的師傅檔期都排到半年後了。我們當初就是太急著動工,結果遇到兩光師傅,磁磚貼得歪七扭八又要重做,等於多付一次工錢。建議要翻修老屋的話,至少準備每坪5-8萬的預算比較保險,不然做到一半沒錢真的很尷尬。

目錄 為什麼台灣人買房最在意棟距?原來這些細節超重要 一幢老屋翻新要花多少錢?過來人分享真實經驗 走在台灣的街…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