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榆樹的5個冷知識,台灣人必看! | 你家附近有榔榆樹嗎?快來認識它 | 榔榆樹超強生命力,颱風也吹不倒
by fengshuipbn
走在台灣的街道上,偶爾會看到一種枝葉茂密的大樹,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榔榆樹。這種樹在台灣算是蠻常見的街樹,特別是在中南部一帶,常常可以看到它們挺立在路邊,夏天時茂密的樹蔭總能為路人帶來一絲清涼。榔榆樹的葉子形狀很特別,邊緣有鋸齒狀,摸起來有點粗糙,但整體看起來卻很優雅。
說到榔榆樹的特性,我們可以用這個表格來簡單整理一下:
特性 | 說明 |
---|---|
生長速度 | 中等偏快,適合做為行道樹 |
樹高 | 可達15-20公尺,樹冠寬大 |
耐候性 | 耐旱、耐污染,適合都市環境 |
花期 | 春季開花,花朵細小不明顯 |
用途 | 行道樹、庭園樹、木材可用於製作家具 |
榔榆樹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那強韌的生命力。記得有次颱風過後,很多樹都被吹倒了,但路邊的榔榆樹卻大多安然無恙,只是掉了些葉子而已。這種樹的根系發達,能夠牢牢抓住土壤,所以特別適合種在風大的地方。而且它的樹皮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得粗糙,形成一種獨特的紋路,看起來很有歷史感。
在台灣的公園裡,常常可以看到老人家在榔榆樹下乘涼、下棋。這些大樹就像天然的遮陽傘,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樹蔭下的溫度可以比陽光直射的地方低上好幾度。有時候樹上還會有小鳥築巢,清晨時分能聽到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為都市生活增添幾分自然氣息。
榔榆樹的木材也很有價值,質地堅硬但不會太重,以前常被用來做家具或農具。雖然現在比較少人用實木做家具了,但在一些傳統工藝店還是可以看到用榔榆木做的小物件,像是砧板或是木碗之類的。這些東西用久了會產生一種溫潤的光澤,看起來特別有味道。
榔榆樹是什麼?台灣常見行道樹小百科
走在台灣的街道上,你一定看過這種樹——樹皮灰褐色、有縱裂紋路,葉子邊緣像鋸齒一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榔榆」。它可是台灣行道樹的常客,尤其在北部地區特別常見,耐污染又適應力強,是都市綠化的好幫手。
榔榆屬於榆科植物,學名叫做Ulmus parvifolia,最大特色就是那粗糙的樹皮和細小的葉子。它的樹形優美,枝條開展,夏天能遮陽、冬天落葉後又能讓陽光透進來,難怪會被選作行道樹。而且啊,它的生命力超強,就算在空氣不好的市區也能長得很好,完全就是都市裡的生存高手!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些榔榆的小檔案:
特性 | 說明 |
---|---|
別名 | 紅雞油、台灣榆 |
樹高 | 通常可達15-20公尺 |
花期 | 8-9月開花,花朵很小不太明顯 |
果期 | 10-11月結果,果實是扁圓形的翅果 |
分佈 | 全台普遍,尤其北部城市最常見 |
特殊之處 | 樹皮會隨年齡增長出現不規則剝落,形成獨特紋路 |
說到照顧榔榆,其實它真的很省心。這種樹喜歡陽光,但半日照也能活,對土壤要求不高,就算遇到乾旱或是空氣污染也不太會掛掉。不過要注意的是,它的根系比較發達,種在人行道時要留足夠空間,不然可能會把路面撐裂喔!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榔榆的葉子很有趣——葉緣有明顯的鋸齒,但摸起來不會刺手,葉面還帶點光澤。秋天時葉子會轉黃,然後慢慢掉落,這時候整條街都會鋪上一層金黃色的地毯,超級浪漫的!下次經過時不妨停下腳步,好好欣賞這棵陪伴我們日常生活的老朋友吧。
走在台灣的街道或公園裡,你一定看過那種葉子小小、樹形優美的榔榆樹。為什麼榔榆樹在台灣這麼受歡迎?其實這跟它超強的適應力脫不了關係。台灣夏天熱到爆,颱風又多,但榔榆就是有辦法活得很好,就算遇到強風也不太容易倒,而且它對空氣污染的抗性也很強,在都市裡種植特別適合。更棒的是,它的樹冠會自然形成漂亮的傘狀,夏天遮陽效果一級棒,難怪從北到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榔榆樹還有一個超實用的特點,就是生長速度適中,不會像某些樹種長得太快需要經常修剪,也不會慢到讓人等到天荒地老。它的葉子雖然小,但密密麻麻的很茂盛,落葉時也不會造成太大困擾。很多社區和學校都愛種榔榆,因為它好照顧又美觀,小朋友在樹下玩耍也很安全。
優點 | 說明 |
---|---|
耐熱性強 | 台灣夏季高溫完全沒在怕 |
抗風性好 | 颱風來襲時比其他樹種更穩固 |
空氣淨化 | 能有效吸附都市中的粉塵和污染物 |
樹形美觀 | 自然成型的傘狀樹冠超適合景觀設計 |
說到榔榆的實用性,老一輩的台灣人還會告訴你,它的木材堅固耐用,以前常被拿來做家具或農具。雖然現在比較少這樣用了,但這個特性讓它在惡劣環境下更能撐得住。而且你看它那粗糙的樹皮,其實是很多小昆蟲的家,對維持生態多樣性很有幫助。園藝專家也說,榔榆的根系發展很規矩,不會亂竄破壞人行道或建築基礎,這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簡直是完美選擇。
在台灣的公園綠地規劃中,榔榆常常被當作主力樹種,因為它真的很少讓人失望。不管是單獨種植當景觀樹,或是排成一列當行道樹,效果都很不錯。它的葉色隨著季節會有深淺變化,雖然不是那種會開花的樹種,但那種樸實的美感反而更耐看。很多縣市政府在選擇路樹時,榔榆總是名列前茅,畢竟它兼具了功能性與觀賞價值,維護成本又低,這種CP值高的樹種當然受歡迎啊!
最近在公園散步時,常常看到有人對著樹木拍照卻叫不出名字,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辨認榔榆樹?葉形特徵一次看懂」。榔榆是台灣常見的鄉土樹種,尤其在低海拔山區隨處可見,它的葉子長得很有特色,只要掌握幾個重點就能輕鬆認出來。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榔榆的葉子邊緣有鋸齒狀,但這個鋸齒不會太尖銳,摸起來反而有點鈍鈍的感覺。葉子形狀是標準的卵形或橢圓形,通常長約2-5公分,寬約1-2.5公分,大小跟我們的大拇指差不多。葉子表面摸起來有點粗糙,這是因為上面佈滿了細小的絨毛,而且葉脈的紋路非常明顯,從葉背看尤其清楚。
這裡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辨認表格:
特徵部位 | 榔榆樹葉特徵 |
---|---|
葉形 | 卵形或橢圓形 |
葉緣 | 鈍鋸齒狀 |
葉大小 | 長2-5cm,寬1-2.5cm |
葉面 | 粗糙有絨毛 |
葉脈 | 明顯凸起 |
另一個辨認的小技巧是看葉子的排列方式,榔榆的葉子是互生的,也就是說它們會交替長在枝條上,不會兩兩相對生長。如果你在野外看到一棵樹,可以試著用手指摸摸看葉子表面,那種粗糙的觸感加上明顯的葉脈,十之八九就是榔榆了。春天時它的新葉會帶點紅褐色,到了秋天葉子轉黃後會慢慢掉落,這些都是很好的辨識時機。
其實在台灣的都會區,像是大安森林公園、植物園這些地方,仔細找找都能發現榔榆的蹤影。下次經過不妨停下腳步觀察,看看能不能找到符合這些特徵的樹葉。記得要輕輕觸摸就好,不要用力拉扯,畢竟樹木也是需要我們溫柔對待的。
走在台灣的街道上,偶爾會看到一種枝葉茂密的大樹,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榔榆樹。這種樹在台灣算是蠻常見的街樹,特別…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