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怎懂大老鷹的夢想? | 別笑我!燕雀不懂的鴻鵠志 |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高度
by fengshuipbn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句話,說穿了就是在講小麻雀怎麼會懂大老鷹的志向呢?每次聽到這句話,就讓我想到身邊那些被嘲笑夢想太大的人。其實啊,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隻鴻鵠,只是有些人敢飛,有些人不敢飛而已。
我們常遇到這種情況:當你告訴別人你想創業、想出國深造,或是想做些不一樣的事情時,總會有人用懷疑的眼神看著你,好像你在說天方夜譚。這些人就像故事裡的燕雀,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不滿足於眼前的小確幸。但你知道嗎?正是這種不被理解的心情,往往成為推動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角色 | 生活態度 | 視野範圍 | 常見反應 |
---|---|---|---|
燕雀 | 安於現狀 | 眼前枝頭 | “這樣就很好了” |
鴻鵠 | 追求遠大 | 萬里長空 | “我還可以更好” |
記得我朋友阿明,當初辭掉穩定工作要去搞文創時,親戚都說他頭殼壞去。現在他的品牌在誠品都買得到,那些當初笑他的人反而來問能不能投資。這不就是最典型的燕雀與鴻鵠的故事嗎?當你選擇走不一樣的路,就要有心理準備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因為他們真的無法用他們的尺來量你的世界。
台灣社會特別有意思,我們既鼓勵年輕人要有夢想,又常常用”現實一點”來打壓他們的熱情。這種矛盾就像是一邊要鴻鵠展翅高飛,一邊又希望牠乖乖待在籠子裡。但你知道嗎?那些真正改變世界的人,往往都是被當成瘋子的時候就開始他們的旅程了。他們不是不知道風險,只是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以前補習班老師常說:”不要當井底之蛙”。現在想想,這句話跟”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根本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說法。我們常常被自己的經驗限制,以為世界就是我們看到的樣子,卻忘了抬頭看看,天空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遼闊。那些敢做夢的人,不是他們特別勇敢,而是他們願意相信,生命有更多可能性。
什麼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原來這句話背後藏著這個故事。這句話我們常在台灣的職場或勵志文章中看到,但你知道它的由來嗎?其實這是出自《史記·陳涉世家》的一個經典故事,講的是秦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年輕時的志向。
陳勝年輕時只是個幫人種田的雇農,有一天在田裡休息時,他對同伴說:「如果以後富貴了,大家可別忘了彼此啊!」沒想到同伴們卻笑他:「你一個幫人種田的,哪來的富貴?」這時陳勝嘆了口氣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意思是小麻雀怎麼會明白天鵝的遠大志向呢?
這個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後來陳勝真的發動了大澤鄉起義,成為推翻暴秦的關鍵人物。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一個人的出身並不能限制他的志向。在現代台灣社會,這句話常被用來鼓勵年輕人不要被現狀限制,要勇敢追求更大的夢想。
故事元素 | 現代意義 |
---|---|
燕雀(小鳥) | 安於現狀的人 |
鴻鵠(天鵝) | 懷抱大志的人 |
種田的雇農 | 出身平凡的人 |
同伴的嘲笑 | 周遭的不理解 |
在台灣的職場環境中,這句話特別能引起共鳴。很多創業者或轉職者都經歷過被親友質疑的階段,就像陳勝當年被同伴嘲笑一樣。但歷史告訴我們,真正改變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不被理解卻堅持己見的人。下次當你聽到有人說「別做夢了」的時候,不妨想想陳勝的故事,或許你就是下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人。
誰會説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種話?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其實不少,這句話最早記載在《史記》裡,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年輕時説的。當時他還是個幫人耕田的雇農,有天休息時對同伴説:「苟富貴,無相忘」,結果被嘲笑,他就回嗆了這句經典名言,意思是小麻雀怎麼會懂老鷹的志向呢?這種不甘平凡、胸懷大志的性格,後來真的讓他成為推翻秦朝的關鍵人物之一。
除了陳勝,歷史上還有很多人物也展現過類似的氣魄。像是三國時期的曹操,年輕時就被評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自己也寫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樣的詩句。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在別人還看不清未來的時候,就已經對自己的命運有強烈的企圖心。
歷史人物 | 時代 | 相關事蹟 | 名言 |
---|---|---|---|
陳勝 | 秦末 | 大澤鄉起義領袖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曹操 | 東漢末年 | 統一北方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劉邦 | 西漢 | 漢朝開國皇帝 | 大丈夫當如此也 |
項羽 | 秦末 | 西楚霸王 | 彼可取而代也 |
説到這種豪言壯語,不得不提劉邦和項羽。劉邦年輕時看到秦始皇出巡的排場,就脫口説出「大丈夫當如此也」,而項羽更直接,説「彼可取而代也」。這些話在當時聽起來可能很狂妄,但後來都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人物。有趣的是,這些話通常都是在他們還沒發跡時説的,正因為有這樣的野心和自信,才能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脫穎而出。
現代社會雖然不像古代那樣靠武力爭天下,但這種「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心態還是很重要。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創業初期也常被當成瘋子或夢想家,像賈伯斯當年想改變手機市場時,也被很多人嘲笑。所以啊,下次聽到有人説出看似不切實際的豪語時,先別急著否定,説不定他就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人。
為什麼古人要用燕雀和鴻鵠來比喻志向差異?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古人要用燕雀和鴻鵠來比喻志向差異?其實這跟兩種鳥類的生活習性有很大關係。燕雀體型嬌小,喜歡在屋簷下築巢,活動範圍大多就在住家附近;而鴻鵠(也就是天鵝)體型龐大,遷徙時能飛越千山萬水,這種鮮明對比自然成為古人形容志向高低的絕佳比喻。
比較項目 | 燕雀 | 鴻鵠 |
---|---|---|
體型大小 | 約15公分 | 可達150公分 |
飛行高度 | 低空飛行 | 能飛越喜馬拉雅山 |
活動範圍 | 方圓幾公里 | 跨洲遷徙 |
古籍記載 | 《莊子》「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鴻鵠之志」 |
這種比喻最早出現在《莊子》裡,後來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陳涉年輕時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更是讓這個說法廣為流傳。古人觀察到燕雀整天在屋簷下跳來跳去,吃吃小蟲子就滿足了;而鴻鵠卻能翱翔天際,飛向遠方,這種對比很自然地用來形容人的志向差異。
台灣鄉間現在還能看到燕雀在電線上嘰嘰喳喳,但鴻鵠在台灣就比較少見了。不過這個比喻流傳兩千多年,到現在我們還是會用「燕雀」形容目光短淺的人,用「鴻鵠」比喻胸懷大志者。這種生動的比喻比直接說「你志向好小」或「他志向遠大」更有畫面感,也更容易讓人理解。
目錄 為什麼古人要用燕雀和鴻鵠來比喻志向差異?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句話,說穿了就是在講小麻雀怎麼會懂大老…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