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來説 這些詞也能用 | 懶人包 替代詞一次看 | 不要再説綜上所述了
by fengshuipbn
寫文章或報告時,常常需要用到「綜上所述」來總結前面的內容,但老是重複使用同一個詞彙會讓文章顯得單調。其實中文裡有很多「綜上所述 同義詞」可以替換使用,讓你的表達更豐富。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替代說法,順便整理成表格方便大家參考。
首先,最常見的替代詞是「總而言之」,這個詞帶有一點口語感,適合用在比較輕鬆的場合。如果是正式報告,可以用「歸納以上所述」或「綜合以上分析」,聽起來就專業許多。另外像是「基於上述理由」、「由以上論述可知」也都是不錯的選擇,特別適合用在需要強調邏輯推導的文章中。這些詞彙雖然意思相近,但細微的語感差異還是要注意,用對了能讓整篇文章的質感提升不少。
下面整理幾個常用的替代詞彙,大家可以根據不同場合選擇使用:
替代詞彙 | 適用場合 | 例句 |
---|---|---|
總而言之 | 一般性總結 | 總而言之,這個方案可行性很高 |
歸納以上所述 | 學術報告 | 歸納以上所述,實驗結果支持我們的假設 |
綜合以上分析 | 商業提案 |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建議採取B方案 |
基於上述理由 | 法律文件 | 基於上述理由,被告應負賠償責任 |
由此可見 | 邏輯推論 | 由此可見,市場需求正在改變 |
除了這些比較正式的用法,日常溝通也可以用些更口語化的表達。像是「簡單來說」、「講白一點」都很貼近台灣人的說話習慣。特別是寫電子郵件或即時訊息時,用這些詞會讓語氣更自然。例如在Gmail寫信時,與其用生硬的「綜上所述」,不如說「簡單來說,我建議我們下週開會討論」,這樣對方讀起來也會覺得比較親切。
有時候在整理大量資料後要做總結,像是查看Gmail收件匣裡的重要郵件,或是整理Google郵件中的會議記錄,都需要用這些總結性的詞彙。這時候就可以根據內容性質,選擇適合的同義詞來使用。比如處理公務郵件時用「綜合以上討論」,跟同事閒聊工作進度時用「總之就是這樣」,都能讓溝通更順暢。
1. 為什麼寫作時需要替換「綜上所述」?這些同義詞更好用。每次寫文章結尾時,你是不是也習慣用「綜上所述」來總結呢?雖然這個詞很正式,但用太多次會讓文章顯得呆板,而且台灣人平常講話根本不會這樣說啊!其實有很多更自然、更貼近日常的表達方式,用對詞彙能讓你的文章讀起來更流暢、更有溫度。
寫作時如果一直重複使用「綜上所述」,就像便當裡每天都是同樣的菜色,再好吃也會膩。特別是現在網路文章講求親切感,用太制式的詞彙反而會拉遠與讀者的距離。想想看,你跟朋友聊天會說「綜上所述,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是…」嗎?當然不會嘛!換成「簡單來說」、「總歸一句」這種口語化的說法,整篇文章馬上活潑起來。
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常用的替代詞,下次寫作時可以試試看:
正式用語 | 台灣常用替代詞 | 適用情境 |
---|---|---|
綜上所述 | 簡單來說 | 快速總結重點時 |
綜上所述 | 總歸一句 | 強調最終結論 |
綜上所述 | 講白一點 | 用更直白的方式說明 |
綜上所述 | 整體來看 | 分析多個面向後的總結 |
綜上所述 | 這樣說好了 | 用聊天語氣帶入結論 |
除了表格裡的詞,其實還有很多台灣在地的說法可以用。像是「阿捏講好了」(這樣說好了)、「攏總來講」(全部來說)這些帶點台語腔的用法,用在適當的文章裡會特別有親切感。不過要注意場合,如果是正式報告還是要拿捏分寸,但一般社群貼文或部落格就可以放膽用這些生活化的詞彙。
替換掉「綜上所述」不只是為了避免重複,更重要的是讓文章語氣更自然。試著把讀者當成坐在你面前的朋友,用聊天的口吻來寫作,你會發現讀者更容易被你的內容吸引。畢竟寫作的本質是溝通,用大家都熟悉的說話方式,才能讓你想傳達的訊息真正打動人心。
2. 台灣人最常用的「綜上所述」替代詞有哪些?這個問題其實蠻實用的,畢竟我們平常講話或寫文章時,總不能一直重複「綜上所述」這麼正式的詞吧!台灣人在口語和網路交流中,其實有更多生活化的說法可以用,讓整段話聽起來更自然、更有親切感。
先來看看台灣人最常使用的幾種替代說法,這些詞彙不僅能表達總結的意思,還能根據不同情境調整語氣強度。比如在比較輕鬆的場合,用「簡單來說」就比「綜上所述」來得合適;如果是跟朋友聊天,可能連「反正就是…」這種隨性的說法都會跑出來呢!
正式程度 | 替代詞彙 | 使用情境範例 |
---|---|---|
較正式 | 總而言之 | 報告結尾、正式文件 |
中性 | 整體來看 | 課堂討論、工作會議 |
口語 | 講白一點 | 朋友閒聊、社群貼文 |
隨性 | 阿捏啦 | 網路留言、熟人對話 |
強調 | 重點是 | 需要特別提醒時 |
其實台灣人在日常對話中,還會根據當下的情緒加入一些語助詞來強化語氣。像是「啊就…」、「欸…其實啦…」這種開頭,雖然不是標準的總結用語,但在特定場合下反而更能傳達出「我要做結論了」的意味。特別是在Line群組或PTT推文裡,大家更習慣用「反正…」、「簡單講…」這類縮減版的說法,既省字數又能快速帶到重點。
另外在商業場合或比較專業的討論中,台灣人也會用「歸納來說」、「整合以上觀點」這類稍微正式但又不至於太生硬的替代詞。這些用法的好處是既能維持專業度,又不會讓聽眾覺得太有距離感。畢竟在台灣的職場文化裡,適度保持親和力還是很重要的!
3. 如何在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綜上所述」同義詞,這其實是很多人在寫報告或正式文件時會遇到的困擾。台灣人平常講話很隨性,但遇到正式場合還是要注意用詞得體,不然可能會讓老闆或客戶覺得不夠專業。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替代詞,讓你的文章看起來更有質感又不失親切感。
首先,在比較正式的報告或企劃書裡,可以用「總括來說」、「整體而言」這種詞,聽起來比較有條理。如果是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建議用「歸納上述內容」、「根據以上分析」這類說法,會顯得更有學術嚴謹性。跟同事開會做簡報時,用「簡單整理一下」或「幫大家重點回顧」這種口語化一點的說法,反而會讓氣氛更輕鬆。
這裡整理一個實用表格,幫你快速找到適合的替代詞:
使用場合 | 正式程度 | 推薦用詞 |
---|---|---|
學術論文 | ★★★★★ | 歸納上述內容、據此可知 |
商業報告 | ★★★★☆ | 總括來說、整體而言 |
會議簡報 | ★★★☆☆ | 簡單整理、幫大家重點回顧 |
電子郵件 | ★★☆☆☆ | 以上幾點、這樣看來 |
社群媒體貼文 | ★☆☆☆☆ | 簡單說、總歸一句 |
平常寫LINE給同事或朋友時,其實不用太拘謹,直接說「簡單講就是…」或「反正重點是…」反而更貼近台灣人的說話習慣。但如果是寫給客戶的提案書,就要記得把「反正」這種太口語的詞換掉,改成「綜觀全局」或「整體評估」會更得體。這些小細節的調整,會讓你的專業度瞬間提升不少。
寫文章或報告時,常常需要用到「綜上所述」來總結前面的內容,但老是重複使用同一個詞彙會讓文章顯得單調。其實中文裡…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