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伏五度:音樂人必學的編曲技巧 | 隱伏五度是什麼?3分鐘搞懂 | 避開隱伏五度的作曲地雷
by fengshuipbn
隱伏五度:音樂與AI的奇妙交會點
最近在玩音樂創作時,突然發現「隱伏五度」這個概念跟AI生成內容有異曲同工之妙。隱伏五度在傳統和聲學中是指兩個聲部以同方向進行到純五度的情況,這種進行在古典音樂中被視為需要避免的錯誤。但有趣的是,在現代音樂製作中,有時候刻意使用隱伏五度反而能創造出特別的音響效果。
就像我們使用ChatGPT這類AI工具時,傳統寫作規則可能被打破,但反而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創意組合。比如說,AI生成的內容可能會把看似不相關的概念連結在一起,就像隱伏五度把兩個聲部強行拉到五度關係一樣,雖然違反傳統規則,但結果卻意外地和諧。
傳統音樂規則 | AI生成內容 | 相似之處 |
---|---|---|
避免隱伏五度 | 打破寫作常規 | 刻意違反規則創造新意 |
嚴謹和聲進行 | 邏輯性內容結構 | 都需要基本框架 |
聲部獨立性 | 主題連貫性 | 保持各元素協調 |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現在很多音樂人都在用AI工具輔助創作。就像隱伏五度從被禁止到被接受一樣,AI生成的音樂也逐漸被主流市場認可。有些製作人會故意讓AI產生一些「不合常規」的和聲進行,然後從中挑選有趣的片段來發展,這種做法跟爵士樂手故意製造不和諧音再解決的手法很像。
在台灣的獨立音樂圈,已經有不少人在實驗把AI生成的旋律與傳統樂器結合。有位玩電子音樂的朋友告訴我,他最近的作品就用了ChatGPT建議的和弦進行,裡面意外出現了好幾個隱伏五度,但配上合成器的音色後,反而有種未來感的味道。這讓我想到,或許音樂理論的「錯誤」就像AI生成的「不合理」內容一樣,只要用得巧妙,都能成為獨特的創作特色。
什麼是隱伏五度?音樂小白也能懂的基礎解析
最近在學音樂理論的朋友,應該常常聽到「隱伏五度」這個詞吧?第一次聽到真的會一頭霧水,感覺超專業的!其實沒那麼難懂啦,今天就來用最簡單的方式,帶大家認識這個音樂中常見的概念。
隱伏五度其實是指兩個聲部(通常是高音和低音)在進行時,不小心形成了純五度的和聲關係。這種情況在古典音樂創作中會被特別注意,因為聽起來會有點空洞、不協調的感覺。舉個例子,當旋律從C走到G,而低音部同時從F走到C時,這兩個C和G就形成了隱伏五度。
聲部 | 第一個音 | 第二個音 | 關係 |
---|---|---|---|
高音 | C | G | 純五度 |
低音 | F | C | 純五度 |
為什麼要特別注意隱伏五度呢?主要是因為這種進行會讓音樂聽起來有點單調,缺乏豐富的和聲變化。在巴洛克時期到古典時期的音樂創作中,作曲家們都會刻意避免這種情況。不過到了浪漫派之後,規則就沒那麼嚴格了,有時候為了特殊效果反而會故意使用。
要判斷是不是隱伏五度,可以注意幾個重點:首先看兩個聲部是不是同時往同方向移動(都往上或都往下),然後看看移動後的音程是不是剛好形成純五度。如果是的話,那就是典型的隱伏五度啦!不過現代流行音樂就沒這麼講究,很多時候根本不會在意這個。
隱伏五度怎麼聽?3步驟教你辨識這個音樂現象
學音樂的朋友一定聽過「隱伏五度」這個術語,但實際聽起來到底是什麼感覺呢?其實它就像兩個聲部偷偷約好一起往同方向移動到五度音程,這種寫法在古典和聲學裡是被禁止的,因為會讓聲音變得太空洞。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帶你一步步辨識這個有趣的音樂現象。
首先你要知道,隱伏五度通常出現在兩個外聲部(也就是最高音和最低音)之間。當你聽到兩個聲部同時往上或往下移動,而且最後停在純五度的音程上,那就很可能是隱伏五度了。舉個例子,如果旋律從C到D,低音從F到G,這樣就形成了C-G到D-A的隱伏五度。
步驟 | 辨識要點 | 實際操作 |
---|---|---|
1 | 聽聲部移動方向 | 確認兩個聲部是否同向進行 |
2 | 注意終止音程 | 檢查最後是否停在純五度 |
3 | 排除其他可能 | 確認不是經過音或裝飾音造成 |
要特別注意的是,隱伏五度和正規的平行五度不一樣。平行五度是兩個聲部一直保持五度關係移動,而隱伏五度是「偷偷」形成的,通常發生在強拍或重要節奏位置上。練習時可以多聽巴哈的四聲部聖詠,這些作品裡經常會故意避開隱伏五度,反而能幫助我們更清楚辨識什麼是「不該出現」的聲音。
現在就拿出你手邊的樂譜,試著找找看有沒有類似的進行。記得先從慢速的古典樂開始練習,因為流行音樂常常會故意使用這些「犯規」的和聲進行來製造特殊效果。當你能在巴哈的作品裡準確抓出隱伏五度時,你的耳朵就已經訓練得相當不錯了!
為什麼要避免隱伏五度?作曲時的小心機
寫歌嘅時候,隱伏五度係一個好容易被忽略但又好重要嘅細節。簡單嚟講,隱伏五度就係兩個聲部以同方向進行到五度音程,聽落會令音樂變得單調同埋缺乏張力。尤其係喺古典音樂同埋比較講究和聲進行嘅流行曲裡面,呢個問題會更加明顯。
其實隱伏五度唔係完全唔可以用,但係要識得點樣避開佢帶嚟嘅負面效果。例如可以試吓以下幾種方法:
常見問題 | 解決方法 | 實際應用例子 |
---|---|---|
兩個聲部同向上行到五度 | 改為反向或斜向進行 | 高音部上行時低音部下行 |
連續出現隱伏五度 | 插入其他音程過渡 | 喺中間加個三度或六度音程 |
主旋律與伴奏形成隱伏五度 | 調整伴奏音型 | 改為琶音或節奏變化 |
好多初學作曲嘅朋友都會覺得,只要旋律好聽就得啦,和聲進行嘅細節唔使太在意。但係當你真正開始錄製或者編曲嘅時候,就會發現隱伏五度造成嘅空洞感真係幾明顯。特別係喺鋼琴伴奏或者弦樂編制裡面,呢種音程進行會令成首歌聽落去冇咁豐富。
有經驗嘅音樂人都會知道,避開隱伏五度其實係一種好實用嘅作曲技巧。佢唔單止可以令和聲進行更加流暢,仲能夠創造出更多變化同埋情緒起伏。下次寫歌嘅時候,不妨多啲留意聲部之間嘅互動關係,試吓用唔同嘅音程組合,你會發現成首歌即刻生動咗好多!
目錄 隱伏五度:音樂與AI的奇妙交會點 什麼是隱伏五度?音樂小白也能懂的基礎解析 隱伏五度怎麼聽?3步驟教你辨…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