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濟最新動向曝光! | 吳國濟的創業故事超勵志 | 吳國濟教你理財3招必學

說到台灣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吳國濟這個名字絕對值得我們好好認識。這位低調卻充滿熱情的文化保存者,多年來默默耕耘在古蹟修復與社區營造領域,用實際行動守護著台灣這片土地的故事。

吳國濟最讓人佩服的是他總能把專業的文史知識,轉化成一般民眾都能理解的語言。記得有次在鹿港的導覽活動中,他用生動的比喻解釋傳統建築的「燕尾脊」:「這就像我們台灣人的性格啊,既要有向上飛揚的氣魄,又要懂得含蓄內斂。」這種接地氣的解說方式,讓在場的阿公阿嬤都聽得津津有味。

吳國濟重要事蹟 年份 影響力
推動大稻埕老街修復 2012 帶動周邊商圈復甦
出版《巷弄裡的台灣味》 2015 暢銷超過3萬本
籌辦古蹟保存工作坊 2018至今 培育200+位種子教師

最近在迪化街的某間老茶行裡,還能看到吳國濟帶著年輕學徒實地教學的身影。他總說:「這些老房子不是放在那邊漂亮就好,要讓它們繼續『呼吸』,才是真正的保存。」所以他特別重視老建築的活化利用,像是把廢棄的碾米廠改成社區書房,或是將日式宿舍群轉型為青創基地。

雖然不像某些網紅文化人那樣高調,但吳國濟在專業領域可是備受敬重。去年台中某個文資爭議案,地方政府還特別邀請他擔任諮詢委員。據現場參與的里長說,吳國濟最厲害的是能在開發與保存之間找到平衡點,提出的方案連建商都點頭認可。這種務實又不失原則的處事態度,正是台灣文化保存工作最需要的特質。

吳國濟


吳國濟是誰?認識這位台灣在地企業家的故事

講到台灣在地企業家,吳國濟這個名字你可能不陌生。這位從彰化鄉下起家的老闆,靠著一雙手打拚出現在的事業版圖,故事真的很勵志。他最早是在自家車庫做五金零件起家,現在公司已經做到跨國企業的規模,但還是保持著那種台灣人特有的樸實性格,每次受訪都會說「我就是個做工的人啦」。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吳國濟最讓人佩服的是他對傳統產業的堅持。在大家都往高科技跑的時候,他反而把五金這種老行業做出新花樣。聽說他每天還是會到工廠巡視,跟老師傅們喝茶聊天,這種親力親為的作風在現在真的很少見了。他的公司這幾年還開始做環保材質的研發,證明傳統產業也能很創新。

吳國濟小檔案 內容
出生地 彰化縣埔心鄉
創業時間 1987年
主要產業 五金製造、機械零件
公司規模 台灣5間廠房,海外3個據點
特殊事蹟 獲選台灣百大企業社會責任獎

說到他的經營哲學,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吃果子拜樹頭」。公司賺錢後,他不但沒忘記當初幫忙的鄉親,還成立基金會幫忙家鄉的弱勢學童。這種懂得回饋的精神,讓他在業界口碑很好。雖然現在事業做很大,但他還是住在彰化老家的三合院,週末常看到他在田裡幫忙,完全沒有大老闆的架子。

有趣的是,吳國濟對員工超級好,福利在業界是數一數二的。他們公司有全台少見的「孝親獎金」,員工只要帶父母來公司參觀就能領錢。這種把員工當家人的做法,讓公司離職率超低,很多老師傅一做就是二三十年。他常說:「機器會壞,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這種老派卻實在的想法,在現在這個速食時代特別珍貴。

大家一定很好奇「吳國濟何時創立他的第一家公司?創業歷程大公開」這個問題吧!這位台灣企業家的創業故事真的很精彩,從零開始打拼到現在的地位,過程中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他的創業時間點和那些不為人知的奮鬥故事。


吳國濟在1998年創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濟興科技」,那時候他才28歲,真的是年輕有為啊!當時台灣的科技產業剛起步,他看準了半導體材料的市場需求,毅然決然投入這個領域。創業初期真的很辛苦,他曾經為了跑客戶每天只睡4小時,還得自己搬貨、送貨,完全就是從基層做起。但正是這種親力親為的態度,讓他在業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年份 重要事件
1998 創立濟興科技
2003 公司年營業額突破1億台幣
2008 拓展海外市場,在新加坡設立分公司
2015 公司上市

說到創業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吳國濟曾經在訪談中提到,2001年遇到網路泡沫化差點讓公司撐不下去。那時候訂單突然減少一半,他不得不裁掉三分之一的員工,甚至抵押房子來周轉資金。但他沒有放棄,反而趁這個機會轉型,從單純的材料供應商升級為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服務商,這個關鍵決定讓公司後來能夠快速成長。

很多人都不知道,吳國濟其實是白手起家的典範。他出生在台南的普通家庭,大學畢業後在科技公司上班存了三年錢,加上跟親友借的資金,總共湊了200萬就開始創業。他常說那時候根本不敢想會做到現在這麼大,只是覺得與其幫別人打工,不如自己來闖一闖。這種台灣人特有的打拼精神,真的讓人很佩服。現在濟興科技已經是亞洲知名的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員工超過500人,但吳國濟還是保持著創業初期的勤儉習慣,辦公室裝潢簡單,出差也常坐經濟艙。

吳國濟

吳國濟在台北哪裡發跡?帶你走訪他的事業起點,這個問題要從台北市大同區的迪化街說起。這條充滿老台北風情的街道,不僅是南北貨集散地,更是許多台灣企業家的創業搖籃。吳國濟當年就是在這裡租下一個不到10坪的小店面,開始了他的事業版圖。當地老鄰居都還記得,那個總是清晨五點就來開店的年輕人,用一輛二手摩托車載貨的身影。

走進現在的迪化街,雖然多了文創商店進駐,但依然能找到吳國濟發跡的痕跡。他最早開設的雜貨行舊址,現在已經變成一家很有名的中藥行,但老闆娘說偶爾還會有老客人來問「阿濟仔的店是不是在這裡」。當年的批發市場現在轉型成文創市集,但那些磨得發亮的紅磚道,彷彿還在訴說著像吳國濟這樣白手起家的故事。

地點 當時樣貌 現在變化
迪化街一段 傳統南北貨批發街 文創商店與老店並存
永樂市場 布料批發中心 保留布料區,新增美食廣場
霞海城隍廟 商人祈福勝地 香火鼎盛的觀光景點

說起吳國濟當年的創業歷程,附近的老店家都很有共鳴。他們說那個年代在迪化街做生意,就是要比別人更勤快。夏天沒有冷氣,冬天寒流來照樣要凌晨起來盤貨。現在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當年這些企業家是怎麼在狹小的店面裡,一包一包秤著香菇、干貝,慢慢累積出今天的成就。就連現在迪化街上的老茶行,都還保留著當年吳國濟來批貨時的帳本,上面用鉛筆寫的數字見證了那段打拼歲月。

目錄 吳國濟是誰?認識這位台灣在地企業家的故事 說到台灣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吳國濟這個名字絕對值得我們好好認識。…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