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在廚房裡?這設計太狂了 | 廚房藏廁所!這格局你看過嗎 | 奇葩設計:廁所竟在廚房內
by fengshuipbn
當廁所在廚房裡面:小宅設計的創意與挑戰
最近看到朋友新租的套房,最讓我驚訝的是「廁所在廚房裡面」的設計!這種格局在台北老舊公寓特別常見,雖然省空間但真的有很多眉角要注意。今天就來分享這種特殊設計的優缺點,還有實際生活會遇到的狀況。
空間配置的現實考量
這種設計通常出現在10坪以下的超小宅,建商為了符合法規「每戶至少要有廁所」的要求,只好把馬桶塞進廚房角落。我整理了一個簡單對照表:
優點 | 缺點 |
---|---|
省下獨立衛浴空間 | 煮飯時容易有異味混合 |
水管線路集中好維修 | 潮濕問題影響廚具壽命 |
冬天上廁所離熱源近 | 隱私性較差 |
朋友阿凱就住在這樣的房子裡,他說最尷尬的是「煮泡麵時室友突然要上廁所」,兩人只好玩起廚房限時佔位遊戲。不過他也開發出特殊技能——用抽油煙機同時排除廁所異味,堪稱生活智慧王!
實際使用的生活妙招
這種格局最麻煩的就是濕氣問題。我採訪過三位住過類似房子的朋友,他們不約而同推薦這些方法:安裝強力排風扇、使用矽藻土腳踏墊、還有一定要買「防潮箱」收納調味料。其中小林更分享她的獨門秘方:「我在馬桶和流理台之間掛浴簾,洗澡時拉起來就是乾濕分離,平常收起來也不佔空間。」
說到收納,這種空間最忌諱堆雜物。建議用壁掛式收納架把廚具往上發展,馬桶上方可以裝層板放衛生紙。記得要選防水材質,不然不用三個月就會看到層板邊緣發霉的恐怖景象。
社群媒體上的創意改造
現在很多年輕租客會把這種「廚衛一體」的空間當成挑戰,在Instagram上搜尋#小宅改造 能看到各種神奇點子。有人用折疊門做區隔,有人把馬桶漆成鮮黃色變成空間焦點。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某位設計師的解法——直接把流理台延伸蓋住馬桶,要用時掀開檯面,根本是變形金剛等級的設計!
不過要提醒的是,改造前一定要確認房屋結構。上次有網友分享把輕隔間牆打掉結果碰到瓦斯管線,差點釀成意外。老房子的管線配置常常不按牌理出牌,這點在動工前絕對要再三確認。
廁所在廚房裡面?5個你沒想到的裝潢真相
最近在裝潢討論區看到有人分享「廁所在廚房裡面」的奇葩設計,才發現原來裝潢時真的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5個連設計師都可能忽略的裝潢真相,這些細節真的會影響日常生活的便利性!
首先,很多人都以為插座數量夠用就好,但實際住進去後才發現根本不夠。現代人電子設備多,從廚房小家電到客廳充電需求,建議每個區域都要比預想多裝2-3個插座才夠用。特別是廚房檯面附近,至少要預留4-5個插座才不會手忙腳亂。
再來是收納空間的規劃,很多人為了美觀會做很多開放式層架,結果住進去才發現根本是灰塵收集器。特別是台灣潮濕的環境,開放式收納反而增加清潔困擾。建議可以做成有門片的收納櫃,既美觀又實用。
裝潢項目 | 常見誤區 | 實際建議 |
---|---|---|
插座規劃 | 數量剛好就好 | 每個區域多預留2-3個 |
收納設計 | 全部做開放式層架 | 搭配門片減少灰塵堆積 |
燈光配置 | 只裝主燈 | 增加局部照明如檯燈、壁燈 |
還有就是燈光配置,很多人覺得裝一盞主燈就夠了,但實際使用時會發現光線不足。特別是廚房工作區和書桌,一定要加裝局部照明,不然切菜或看書時真的很傷眼睛。
最後要提醒的是地板材質的選擇,很多人為了好看選了淺色系地板,結果發現超難維持清潔。特別是家裡有小孩或寵物的,深色系反而更耐髒。這些小細節真的會大大影響入住後的生活品質啊!
最近在台灣的房屋討論區看到有人問「為什麼有人把廁所設計在廚房裡?專家解析」這個問題,其實這種格局在老公寓特別常見,尤其是一些40年以上的老房子。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種特殊設計背後的歷史因素和實際考量,看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老一輩的人會這樣規劃空間了。
說到廁所緊鄰廚房的設計,最主要還是跟早期的建築法規和居住習慣有關。在經濟起飛的年代,台灣的住宅需求量大增,建商為了在有限空間內塞進更多機能,常常會把管線集中的區域規劃在一起。這樣做的好處是施工成本低、維修方便,而且當時的人對「風水」觀念也沒現在這麼講究。
優點 | 缺點 |
---|---|
管線集中好施工 | 衛生疑慮較高 |
節省建築成本 | 容易有異味問題 |
維修方便 | 不符合現代居住觀念 |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早期的台灣家庭很多都沒有獨立浴室,廁所通常就是一個多功能空間。你可能很難想像,但在那個年代,洗澡、如廁、洗衣服都在同一個地方完成,所以靠近廚房反而方便取用熱水。這種設計在當時被認為是相當「現代化」的配置,畢竟比起要去公共澡堂或使用戶外廁所,能在自己家裡解決這些需求已經很進步了。
現在新建案幾乎看不到這種設計了,主要是因為衛生觀念改變和建築法規更新。不過如果你去看一些老社區,特別是台北市早期的公寓,還是可以發現不少這種「廚衛相連」的格局。有些屋主在改建時會特別把廁所移位,但這可是個大工程,因為要重新拉管線,費用可能比買一間新廁所還貴呢!
廚房裡有廁所!這種格局到底好不好?最近在台灣的房市討論區看到好多人在問這個問題,特別是那種老舊公寓改裝的小套房特別常見。說真的,這種設計在風水上確實有點尷尬,但對於空間有限的小家庭或單身族來說,又好像不得不這樣規劃。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看看實際生活中會遇到哪些狀況。
先從日常使用來說,廚房和廁所放在同個空間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衛生考量。想像一下你正在煮飯,突然有人要上廁所,那個味道和畫面實在不太美妙。而且台灣天氣這麼潮濕,兩個濕氣重的地方放在一起,更容易滋生黴菌。不過也有人覺得這樣設計很省空間,特別是在台北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多一坪都是賺到。
優點 | 缺點 |
---|---|
節省空間 | 衛生問題 |
動線方便 | 風水忌諱 |
管線集中好施工 | 潮濕易發霉 |
說到風水,老一輩的台灣人特別在意這個。廚房屬火,廁所屬水,水火相沖在傳統觀念裡是大忌。不過現在年輕一代比較沒這麼講究,反而更在乎實際使用上的便利性。我認識幾個住這種格局的朋友,他們會在兩個區域之間加裝拉門或簾子,至少視覺上做個區隔,這樣心理上也比較舒服。
從建築成本來看,這種設計其實挺聰明的。因為廚房和廁所都需要排水管線,集中在一起施工可以省下不少材料和工錢。不過要特別注意防水工程一定要做好,不然以後漏水會很麻煩。建議如果要買這種格局的房子,最好檢查一下地板的坡度有沒有做好,排水順不順暢,這些都是住進去後才會發現的小細節。
目錄 當廁所在廚房裡面:小宅設計的創意與挑戰 空間配置的現實考量 實際使用的生活妙招 社群媒體上的創意改造 廁…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