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有錢也能過好生活的小秘訣 | 木有信用卡?這些方法照樣買 | 木有時間運動?5分鐘瘦身法
by fengshuipbn
最近發現身邊好多朋友都在講「木有」這個詞,明明就是「沒有」的意思,但用「木有」講起來就是特別可愛,感覺整個人都萌萌噠~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超夯的網路用語,順便分享一些有趣的小知識!
說到「木有」的由來,其實是從中國網路用語演變過來的,最早出現在論壇和貼吧,後來因為發音可愛又好記,慢慢在台灣年輕人之間流行起來。現在不只打字聊天會用,連講話都會不自覺冒出一句「我木有錢啦」,整個就是很接地氣!
「木有」的使用情境對照表
正式場合用語 | 朋友聊天用「木有」 | 使用時機 |
---|---|---|
我沒有時間 | 我木有空啦 | 婉拒邀約 |
沒有錢 | 錢包木有錢QQ | 哭窮時 |
不清楚 | 我木有聽說欸 | 表示不知 |
其實「木有」這個詞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讓原本生硬的否定句變得輕鬆很多。像是有朋友問你要不要吃宵夜,直接回「我沒有錢」感覺就很嚴肅,但說「木有錢啦~」就多了點撒嬌的感覺,對方聽了也不會覺得太尷尬。
在網路上搜尋「木有」相關資訊時,發現很多人會把這個詞跟信用卡服務綁在一起,像是「木有登入成功」、「木有找到帳戶中心」之類的錯誤訊息。這讓我想到前陣子幫媽媽操作網路銀行,她看到頁面顯示「木有符合的卡片資訊」還以為是系統壞掉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輸入的資料有誤,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現在不少商家也開始用「木有」來拉近跟年輕客群的距離,像是飲料店會在菜單上寫「本日木有供應」,或是電商平台用「你木有加入會員喔」來提醒消費者。這種俏皮的用詞真的會讓人會心一笑,比起冷冰冰的正式用語,確實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呢!
最近物價一直漲,薪水卻沒跟上,相信很多台灣人都遇過「木有錢怎麼辦?台灣人最常遇到的5種解決方案」這種困擾。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人常用的應急方法,這些都是身邊朋友真實用過的方式,說不定能幫你度過難關。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跟親友周轉,台灣人特別重人情味,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通常是家人或好朋友。不過要記得,借錢容易還錢難,最好事先講清楚還款時間,免得傷了感情。我認識的阿明上次臨時要付房租,就是先跟大學同學借了兩萬塊,約好領薪水馬上還,這樣雙方都安心。
第二種方式是申請信用卡預借現金,雖然利息高了點,但真的很方便。特別是像國泰、玉山這些銀行,在APP上按幾個鍵就能搞定。不過要特別注意,這只能當短期周轉,長期下來利息會很可怕。我表姊上次就是預借了五萬塊付小孩學費,後來分三期還清,壓力就不會太大。
第三個方法是去當鋪典當物品,台灣各地都有老字號當鋪。像是黃金、名牌包、手錶這些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拿去換現金。我鄰居王阿姨上次急需用錢,就是把結婚金鍊子拿去當,等兩個月後有錢再贖回來,利息比銀行貸款還低。
解決方案 | 優點 | 缺點 | 適合對象 |
---|---|---|---|
親友借貸 | 無息、快速 | 可能影響感情 | 有信用親友的人 |
信用卡預借 | 手續簡單 | 利息高 | 有穩定收入者 |
當鋪典當 | 立即拿現金 | 物品可能贖不回 | 有貴重物品者 |
第四種方式是申請小額信貸,現在很多銀行都有推出快速核貸的方案。像台新銀行的速還金、中信的即時貸,從申請到撥款最快只要1天。不過要記得比較各家利率,我同事阿華上次就是比了三家銀行,最後選了利率最低的永豐銀行,省下不少利息錢。
最後一個方法是打工兼差,現在外送平台、超商大夜班都很缺人。我朋友小美上次缺錢繳卡費,就是下班後去跑熊貓外送,一個月多賺了兩萬多塊。雖然辛苦,但至少不用欠人情或背負高利息,還能順便運動減肥呢!
最近在台灣年輕人之間,「木有」這個詞真的超常聽到齁!為什麼台灣年輕人總是説『木有』?背後的真實原因其實跟網路文化、語言習慣都有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現象,順便整理一些常見用法給各位參考~
首先要知道,「木有」其實就是「沒有」的諧音變體,最早是從中國網路用語傳過來的。台灣年輕人會用,一方面覺得這樣講很可愛、很有梗,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短影片平台的影響。現在滑個抖音或小紅書,到處都是這種諧音梗,用久了就變成口頭禪啦!
下面整理幾個台灣年輕人愛用的諧音詞對照表:
原詞 | 諧音變體 | 使用情境 |
---|---|---|
沒有 | 木有 | 日常對話、網路留言 |
這樣 | 醬 | 裝可愛時使用 |
知道 | 造 | 快速回覆用 |
喜歡 | 宣 | 表達好感 |
其實這種語言現象不是現在才有,以前我們也會把「謝謝」講成「3Q」、「就是」說成「94」。差別在於現在傳播速度更快,一個新詞可能兩三天就紅遍全台。而且年輕人特別愛用這種諧音詞來展現自己的網路敏感度,算是某種同溫層的認同感啦!
有趣的是,「木有」在台灣還發展出一些在地化用法。比如說「我木有錢錢」會比直接講「我沒有錢」更帶點撒嬌的感覺。或是朋友約吃飯回「木有空」,聽起來就沒那麼生硬。這種微妙的語氣差異,也是為什麼年輕人這麼愛用的原因之一。
木有靈感時怎麼辦?創作者必學的3個急救妙招!每次截稿日前腦袋空空真的會讓人急到跳腳,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創作者圈私藏的實用技巧,這些方法都是我們熬夜趕稿時親測有效的救命丹。
第一招:強制切換場景充電
靈感卡關時最忌諱硬坐在電腦前發呆,與其這樣不如直接出門晃15分鐘。台灣便利商店密度超高,隨便買杯咖啡或到公園看阿伯下棋都能刺激感官。重點是要讓大腦接觸「非工作模式」的資訊,我常在西門町街頭觀察路人穿搭時突然蹦出文案靈感。記得隨身帶手機或小本子記錄碎片想法,這些都可能成為後續創作的養分。
場景切換推薦地點 | 可能激發的靈感類型 | 所需時間 |
---|---|---|
傳統市場 | 故事人物設定 | 20分鐘 |
捷運車廂 | 對話節奏練習 | 1-2站 |
網紅早午餐店 | 視覺構圖靈感 | 用餐時間 |
第二招:玩限時創作遊戲
這招是跟台灣插畫家朋友學的,設定鬧鐘強迫自己在10分鐘內產出「任何東西」。可以是亂寫的打油詩、隨手塗鴉,重點是解除完美主義心魔。我們工作室常玩「關鍵字接龍」,隨機抽三個詞(例如:珍珠奶茶、颱風天、褪色的)就要即興編故事。雖然九成產出都是廢稿,但往往能意外撞出可用的創意火花。
第三招:逆向拆解經典作品
當完全沒方向時,我會翻出喜歡的書籍/影片/設計,用便利貼拆解它的結構。比方說把YouTube爆紅影片逐格分析:開頭5秒用了什麼鉤子、中間如何鋪梗、結尾怎麼call to action。這個方法特別適合接商業案時,既能快速掌握客戶要的調性,又能避免直接抄襲的尷尬。最近幫餐飲品牌寫文案時,就是靠拆解日本食品廣告的敘事邏輯突破瓶頸的。
最近發現身邊好多朋友都在講「木有」這個詞,明明就是「沒有」的意思,但用「木有」講起來就是特別可愛,感覺整個人都…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