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曆回憶殺!老台灣人都懂 | 懷舊必收!1977復古日曆開箱 | 1977日曆藏了哪些台灣故事?
by fengshuipbn
最近在整理老家倉庫時,意外翻到一本泛黃的1977日曆,紙張都已經有點脆化了,但上面手寫的備註還是清晰可見。這本老日曆不只是記錄日期那麼簡單,根本就是當年阿公阿嬤的生活記事本,從農曆節氣到親友生日,甚至是隔壁阿伯欠的三百塊都寫在上面,超級有時代感。
翻著這本日曆,發現1977年真的發生好多事。那時候台灣還在戒嚴時期,但民間生活已經開始有變化。日曆上特別用紅筆圈起來的日期,對照現在才知道原來是:
日期 | 當天大事記 | 阿公的備註 |
---|---|---|
1月8日 | 中壢事件發生 | “去市場買菜,提早回家” |
3月29日 | 青年節 | “阿明當兵放假” |
10月25日 | 台灣退出聯合國六週年 | “廟口辦桌,記得帶錢包” |
特別有趣的是看到日曆背面印著當年的「農民曆小知識」,教你怎麼看天象種田。現在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當年沒有手機天氣預報,大家真的就是靠這個過日子的。我阿嬤說那時候買日曆可是大事,要挑有「好彩頭」的版本,最好上面印著當紅明星像鳳飛飛或是崔苔菁的才夠氣派。
這本日曆的空白處還被拿來記帳,寫著「豬肉一斤23元」、「電影票15元」。最妙的是找到一頁寫滿了電話號碼,但現在看來根本是考古資料了,因為那時候台北市的電話號碼才6碼,現在的小朋友看到應該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吧。日曆上還夾著幾張當年的統一發票,紙質超薄,號碼還是用手寫的,跟現在電子發票完全是兩個世界。
翻到10月份的時候,發現日曆上有用鉛筆畫的小愛心,問了老媽才知道原來那是她跟老爸第一次約會的日子。這種藏在老日曆裡的家族記憶,真的比什麼歷史課本都來得真實。現在想想,我們每天滑手機看行事曆,可能十年後什麼都留不下來,但這本1977日曆卻能讓四十年後的子孫摸到當年的溫度。
1977年日曆長什麼樣子?帶你看復古設計特色
最近在阿嬤的老抽屜裡翻到一本1977年的日曆,那種懷舊感真的讓人超驚艷!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當年沒有手機app的年代,家家戶戶都要靠這種紙本日曆過日子。這本泛黃的日曆不只記錄時間,還藏著滿滿的時代記憶,今天就來帶大家看看47年前的老日曆到底長怎樣。
首先最吸睛的就是那個超復古的封面設計,通常會用當年的生肖(1977年是蛇年)搭配大紅大金的傳統圖案,燙金印刷在當時可是高級貨。內頁的排版也很有特色,字體都是手寫感的楷書或明體,日期格子超大超清楚,老人家不用戴老花眼鏡也看得清。特別的是每個月份上面還會印當月的節氣和農曆,對照著看超方便。
1977年日曆最經典的幾個特色整理給大家看:
特色項目 | 詳細描述 |
---|---|
材質 | 厚卡紙印刷,有些高級款還會用絲絨布面裝訂 |
節日標記 | 國定假日都用紅色字體特別標示,還會註明「民族掃墓節」這種現在少見的名稱 |
背面功能 | 每張日曆背面可以當便條紙寫字,撕下來就能當記事本用 |
廣告欄位 | 底部常印著當年的明星廣告,像是黑松汽水或大同電鍋的宣傳 |
翻著這本老日曆,會發現當年的假日安排跟現在差很多,光是看到「蔣公誕辰紀念日」這種已經消失的假期就覺得時光倒流。而且那時候的日曆真的超實用,除了看日期,還會印生活小知識,像是教你怎麼醃脆瓜或是二十四節氣養生秘訣,根本就是當年的生活百科全書。
為什麼1977年的日曆現在還能用?原來有這個小秘密!最近在整理老家倉庫時翻到一本泛黃的1977年月曆,本來想說這早就該丟掉了,結果仔細一看發現日期排列竟然跟2025年完全一樣!這不是巧合喔,其實是因為曆法有一個28年的循環規律,只要間隔28年的年份,日期和星期就會完美對齊。
這種現象在曆法學上叫做「日曆循環」,主要是因為平年有365天(52週加1天),閏年有366天(52週加2天)。每4年會累積多出5天(1×3+2×1),經過28年後剛好累積35天,也就是5個完整的星期,所以日期和星期就會重新對齊。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規則只適用於1582年後制定的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而且如果期間遇到被100整除但不被400整除的年份(如1900年),這個循環就會被打亂。
來看看1977年和2025年的日期對照表:
月份 | 1977年星期分佈 | 2025年星期分佈 |
---|---|---|
1月 | 六日一二三四五 | 六日一二三四五 |
2月 | 二三四五六日一 | 二三四五六日一 |
3月 | 二三四五六日一 | 二三四五六日一 |
… | … | … |
其實不只1977年,像是1983年、2014年和2045年的日曆也都可以互換使用。這個冷知識在台灣的長輩間特別流行,很多阿公阿嬤都會把舊月曆留起來重複使用,既環保又省錢。下次看到老月曆先別急著丟,說不定過幾年就能派上用場呢!
不過要提醒大家,農曆的部分就完全不適用這個規則啦!因為農曆是陰陽合曆,每年天數都不太一樣,節氣和閏月的安排更是複雜許多。像今年2025年就有個閏六月,這在1977年可是沒有的喔。
最近復古風正夯,想過用老日曆來佈置家裡嗎?如何用1977年日曆玩懷舊風?3個創意佈置法讓你的空間瞬間穿越回那個充滿人情味的年代。這些泛黃的紙張不只是時間的見證,更是最有溫度的裝飾素材,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又有趣的改造點子。
首先最簡單的就是把日曆撕頁裱框,1977年的節氣和農曆日期都帶著濃濃的台灣古早味。特別推薦挑選有「立夏」、「冬至」這些傳統節氣的頁面,搭配木質相框掛在玄關或餐廳牆面,馬上就能營造出阿嬤家的親切感。記得保留原汁原味的泛黃痕跡和摺痕,那才是最有味道的細節。
改造方式 | 適合空間 | 小技巧 |
---|---|---|
撕頁裱框 | 客廳/餐廳 | 選擇節氣頁+復古木框 |
整本月曆吊掛 | 工作室 | 搭配麻繩+曬衣夾展示 |
剪貼拼貼畫 | 臥室 | 混合其他復古素材如車票 |
再來是整本月曆吊掛法,特別適合文青感的工作室或咖啡廳。用粗麻繩串起曬衣夾,把1977年的日曆整本吊掛起來,隨風翻頁的模樣超有feel!可以固定在書架上方或窗邊,每天隨手翻一頁就是最自然的佈景變化。記得選用那種紅色大字標註假日的老式排版,翻到當年的中秋節、春節特別有味道。
最後進階玩法是用剪貼創作拼貼畫,把日曆上的數字、節氣文字剪下來,混合老照片、舊車票等素材。像是把「1977年1月1日」和家族泛黃照片拼在一起做成裝飾畫,掛在臥室床頭超有故事性。這個方法最棒的是能自由發揮,甚至可以把日曆紙折成小紙盒收納小物,既實用又好看。
目錄 1977年日曆長什麼樣子?帶你看復古設計特色 最近在整理老家倉庫時,意外翻到一本泛黃的1977日曆,紙張…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