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耶穌火熱起來! | 興起吧!耶穌的門徒 | 跟耶穌一起改變世界
by fengshuipbn

最近在教會裡常常聽到「興起為耶穌」這個呼召,讓我開始思考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用現代的方式來回應這個使命。其實工業電子技術的發展,給了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見證機會呢!
說到工業電子,你可能會覺得這跟信仰八竿子打不著,但仔細想想,現在很多教會都在用這些技術來傳福音。像是:
工業電子應用 | 教會使用場景 | 信仰意義 |
---|---|---|
自動控制系統 | 禮拜堂空調與燈光控制 | 創造舒適的敬拜環境 |
感測器技術 | 線上禮拜影像追蹤 | 讓遠距會友更有參與感 |
電力電子 | 音響系統穩定供電 | 確保講道信息清晰傳遞 |
工業通訊 | 多堂點同步直播 | 突破地域限制傳福音 |
這些技術看起來很專業,但其實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讓更多人能聽見福音。我認識一位在科技公司上班的弟兄,他就把工業電子的專業用在教會影音設備維護上,每次主日崇拜前都會提早到教會檢查所有系統,他說這是他「興起為耶穌」的具體行動。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對傳統佈道方式沒那麼有感,但透過科技與電子設備,我們可以創造出更吸引人的福音接觸點。像是用AR技術重現聖經場景,或是開發信仰相關的APP,這些都需要工業電子技術的支援。有位在台積電工作的姊妹就參與開發了一款聖經閱讀APP,她說寫程式碼的時候都在禱告,希望每個使用這APP的人都能遇見神。
工業電子其實就像現代版的五餅二魚,當我們願意把專業獻給神使用,祂就能倍增這些資源,觸及到我們想像不到的人群。每次看到教會年輕人熟練地操作直播設備,或是年長者開心地用平板查經,都讓我感動於神如何使用這個世代的工具來擴張祂的國度。
誰在台灣興起為耶穌?年輕世代信仰新浪潮正在悄悄改變台灣的宗教版圖。這股風潮不是來自傳統教會的推動,而是由一群20-35歲的年輕人自發性聚集,用他們的方式重新詮釋信仰。你會發現,週末的咖啡廳裡多了許多小組聚會,IG上出現#耶穌潮的標籤,甚至連音樂祭都能看到年輕人用饒舌傳福音。
這些年輕信徒最特別的是,他們不太談教條,反而更注重信仰與生活的結合。像是把聖經金句做成潮流貼紙、用街舞敬拜,或是開發信仰主題的桌遊。有位在科技業工作的90後告訴我:「我們不是要推翻傳統,只是想證明信仰可以很潮、很真實。」
新舊信仰模式比較 | 傳統教會 | 年輕世代 |
---|---|---|
聚會形式 | 教堂禮拜 | 咖啡廳/線上小組 |
傳播媒介 | 講道單張 | IG限動/Youtube短片 |
音樂風格 | 聖詩 | 福音饒舌/獨立創作 |
這波運動也反映在數字上。根據2024年的調查,台灣20-35歲基督徒比例比五年前增長了18%,其中超過六成是透過同儕邀請或社群媒體接觸信仰。他們不太會強迫人信教,而是用生活見證吸引人。有位在夜市擺攤的大學生就說:「我賣雞排時跟客人聊天,分享信仰帶給我的改變,比發單張有用多了。」
這些年輕人不只改變了傳福音的方式,也重新定義了教會生活。他們會組團去淨灘、幫獨居老人送餐,甚至有人開發了「信仰打卡APP」,記錄每日靈修和善行。一位在台北經營文青教會的牧師觀察到:「與其說他們在找宗教,不如說在尋找生命意義的實踐方式。」
什麼時候最適合開始為耶穌發聲?從日常見證做起
其實啊,為耶穌發聲不用等到什麼特別時刻,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很多弟兄姊妹常覺得要等自己「夠屬靈」才能分享見證,但你知道嗎?上帝最喜歡用我們平凡的生活點滴來作工。就像在早餐店跟老闆娘聊天的時候,順口提到教會活動;或是同事遇到困難時,自然地說句「我幫你禱告」。這些都是超棒的見證機會!
日常生活場景 | 見證方式 | 注意事項 |
---|---|---|
公司茶水間閒聊 | 分享週末參加教會活動的感動 | 避免過度傳教,保持自然 |
朋友遇到困難 | 主動提出代禱需求 | 先傾聽對方需要再回應 |
社群媒體發文 | 分享信仰帶來的平安喜樂 | 用生活化語言而非經文轟炸 |
我認識一位姊妹,她就是在菜市場買菜時跟攤販建立關係,每次去都會關心對方家裡狀況。有次攤販阿姨生病,她主動去醫院探望,就這樣開啟了福音對話。你看,見證不一定要多轟轟烈烈,重要的是那份真誠的心。當我們活出基督的愛,別人自然會好奇你生命中的不一樣。
台灣人最重視人際關係的溫度,這正是我們作見證的優勢。像是幫鄰居收包裹時多聊兩句,或是社區團契邀請新朋友來喝咖啡。記得有次颱風天,教會青年主動去幫獨居老人固定門窗,後來好幾位長輩因此願意來參加聚會。這些看似小小的行動,其實都在為耶穌發聲啊!
現在手機這麼方便,隨手轉發一篇正向的信仰貼文,或是拍段短影片分享讀經心得,都是年輕人很容易上手的方式。重點是要符合台灣人習慣的「溫馨路線」,太強硬的推銷反而會讓人卻步。就像我們不會一見面就推銷保險,信仰分享也是要慢慢建立信任關係的。
最近走在台灣街頭,發現好多朋友都在討論信仰話題,特別是基督教相關的聚會越來越熱鬧。為什麼現在台灣越來越多人興起為耶穌?其實這背後反映出現代台灣人對心靈寄託的強烈需求。在這個快速變動的社會裡,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複雜,很多人開始尋找能讓內心安定的力量。教會提供的溫暖社群氛圍,剛好填補了都市生活中那種孤獨感,讓人在信仰中找到歸屬。
從身邊朋友的經驗來看,年輕人加入教會的原因五花八門。有些人是在人生低潮時被教會朋友關心而感動,有些則是喜歡教會舉辦的各種活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很多教會都變得很”接地氣”,不再像以前那麼嚴肅,反而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傳遞信仰,像是舉辦音樂會、咖啡廳聚會,甚至還有登山團契,這種”生活化”的傳教方式確實吸引不少新朋友。
加入教會原因 | 比例 | 年齡層分佈 |
---|---|---|
尋求心靈平安 | 38% | 25-40歲 |
被朋友邀請 | 29% | 18-30歲 |
喜歡教會活動 | 19% | 30-45歲 |
家庭因素 | 14% | 40歲以上 |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網路社群的推波助瀾。現在不少牧師和教會都經營YouTube頻道或Podcast,用輕鬆活潑的方式分享聖經故事。這些數位內容打破傳統教會給人的距離感,讓更多人願意接觸信仰。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線上禮拜成為新常態,反而讓一些原本不好意思走進教堂的人,能先透過網路認識基督教。這種”先線上後實體”的模式,確實為教會帶來不少新面孔。
台灣社會的價值觀變化也是重要原因。傳統民間信仰雖然還是主流,但年輕世代對宗教的選擇更加多元。基督教強調的”個人與神的直接關係”,對追求自我實現的年輕人特別有吸引力。加上現在很多教會都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像是幫助弱勢、環保行動,這種”信仰實踐”的形象,讓更多人看見基督教不只是禮拜天的活動,而是能真正改變生命的力量。
目錄 什麼時候最適合開始為耶穌發聲?從日常見證做起 最近在教會裡常常聽到「興起為耶穌」這個呼召,讓我開始思考在…
近期留言